又應該如何正確養生? 1 “三伏天”有哪些養生誤區? 很多朋友都知道“冬吃蘿卜夏吃姜”這句話,但真正懂得其含義的人卻不多。如果理解錯誤,不僅達不到養生的目的,反而會適得其反。 濕熱體質的人或者體內陰虛有熱者,如果再過多吃姜就會“火上澆油”引起上火。 同樣,有人提倡夏季多喝羊湯也是這個道理,夏季喝羊肉湯進補只適合陽虛之人,大多數人在夏季呈陽盛狀態,喝多了羊肉湯或吃多了羊肉,反而會導致上火,出現便干甚至出血的情況,就算是陽虛體質者,夏季進補也需適可而止,不要大補。 誤區二:夏天過度鍛煉 人們經常說,“冬練三九、夏練三伏”。夏季在公園、廣場隨處可見暴走的中老年人,雖大汗淋漓,仍堅持鍛煉。 “三伏天”養生要以避暑為主,靜以養心,多靜少動。此時鍛煉一定要避開高溫,在陰涼的地方、涼爽的時間進行,宜做體操、散步、打太極等輕度運動,只要微微出汗就好了,不宜運動量過大。 誤區三:每天大量喝綠豆湯 很多家庭一到夏季,家里頓頓離不開綠豆湯,不僅每天大量喝甚至當水喝。可是,綠豆湯寒涼,飲用過多易傷脾胃。 誤區四:只防暑不防寒 對于很多夏季喜食冷飲、愛吹空調,喜歡貪涼的人來說,防寒更需注意。 經常待在空調房中,會導致不知冷熱、免疫力下降,更容易感冒。頸椎對著空調吹,使頸背部肌肉受寒,可能造成頸部持續痙攣、后背酸痛等。而且天氣炎熱出汗較多,切忌迅速、大口喝冰鎮飲料,忽然過冷刺激會引起血管收縮,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,而冷食也易引起胃部不適,影響消化。 關鍵是不能太過貪涼,如果長時間一味貪圖寒涼(冷飲、空調),勢必會損害機體功能。 誤區五:雨后涼爽去鍛煉 夏季暴雨過后,往往比較涼爽,很多人選擇在這個時候出門散步、鍛煉,但是雨后出門鍛煉反而會加重體內濕氣。 夏季暴雨后,濕度隨熱氣蒸發往上走,空氣中的濕度其實會加重,雨后散步往往更易出現胸悶、頭暈甚至惡心的癥狀,這就是濕熱交雜引起的。 誤區六:出汗后迫不及待洗冷水澡 “三伏天”天氣炎熱,稍微動動就一身汗,別提有多難受了,這時很多朋友會迫不及待地去沖澡,而且還喜歡用偏涼一點的水溫,這樣就相當危險。 人在大汗淋漓時,身上毛孔都處于張開狀態,此時用偏涼的水沖澡,覺得很舒服,但是毛孔由于冷水的刺激會驟然收縮,使體內的熱量散發不出去,可能導致中暑。 除此之外,洗冷水澡還會使血管收縮,回心血量大量增加,同時也會刺激腎上腺素分泌,綜合因素下致使血壓升高,尤其是高血壓、冠心病患者負荷不了,就很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系統的危險事件,嚴重時可能有猝死風險。 建議大家平時洗溫水澡,具體水溫以接近人體體溫為宜,即35℃~37℃。 誤區七:蔬果代替正餐 “三伏天”身體出汗多、消耗大,易疲勞、沒胃口,不少朋友選擇直接用蔬果代替正餐,但這種方法很容易導致免疫力降低,時間久了容易產生疾病。 即使天再熱,也要適當吃些瘦肉、魚、豆、奶、雞蛋等。食欲不好時,可變換一下口味,吃蓮藕、冬瓜、絲瓜、扁豆等夏令食品。 2 第一,養氣 “三伏天”出汗多,導致體力不足,機體功能下降。因此養生尤其要注重“養氣”,以防到了冬天,陽氣不足,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。 第二,養心 夏天出汗多,更要養心,尤其是有心臟病史的患者,要提高警惕。 第三,祛濕 夏天多暑濕,人往往感到頭重腦疼,容易抑郁、倦怠、胸悶、胃口不好。因此,要注意袪濕。 第四,清火 人到夏天容易“心火”旺,而這也容易對身體造成消耗。心火有時會導致口瘡、心煩、失眠等病癥,因此要特別注意清火。 香伯世家兒童家具提醒您:“三伏天”來了,希望大家都能做到科學養生,健康度夏。
從7月11日正式入伏
至8月19日出伏
今年“三伏天”將持續整整40天
而且,洗澡水過冷(25℃以下),還容易誘發胃腸道不適和關節疼痛等癥狀。